壓力表的基本概念、自動檢定方法與計量校準規范
壓力表作為最常見的工業計量儀器之一,在各類工藝流程、管道系統與設備運行中發揮著核心監測作用。為確保其長期穩定運行與量值準確,需系統掌握其定義、檢定方式、校準操作及故障應對機制。
一、壓力表的定義與應用
壓力表是以彈性元件為感壓機構,用于測量和指示高于環境大氣壓力的測量儀器。其廣泛應用于熱力系統、石油化工、氣體輸配、水務管理及維修服務等多個行業場景,具有結構簡單、響應直觀、安裝便捷等特點。
二、壓力表的自動檢定方式
隨著檢測技術的進步,傳統的人工比對檢定方式逐步被自動化方法取代。目前,常見的壓力表自動檢定方式主要包括兩類:
1. 基于活塞式壓力源的自動檢定法
此方法依托活塞式壓力計作為標準器,通過自動加載和活塞位置閉環控制系統,實現高精度、多量程段壓力輸出。常配合自動加砝碼裝置、旋轉控制機構與位移傳感器,可實現從真空至數百兆帕的全量程壓力輸出。其特點是重復性好、可溯源性強、適用于高等級壓力表的檢定工作。
2. 基于壓力傳感器的閉環控制檢定法
該方式通常配套標準壓力發生器與高精度壓力變送器,通過電動閥控結構調節壓力輸出,實現設定點的穩定控制。適用于中低壓段的自動檢定場合,具備調節精細、響應快、結構緊湊等優勢,適用于批量壓力表或現場快速篩檢工作。
三、壓力表的選型、安裝與校準要求
1. 選型原則
在選用壓力表時,應考慮以下因素:
-
壓力表滿量程應為被測系統最大工作壓力的1.5至2倍;
-
表盤直徑應不小于100mm,刻度應清晰可讀;
-
若系統為安全關鍵設備,表盤應設有標記工作壓力紅線,提升操作人員識別能力。
2. 安裝規范
壓力表應安裝在便于觀察和維護的位置,避開高溫、振動、強磁場或腐蝕性環境。垂直安裝為優先方式,如需高位安裝,應限制傾斜角不超過30°。應加裝緩沖彎管以減緩介質沖擊,并設置旋塞或針型閥以便檢修和更換。
3. 檢定流程
常規壓力表每6個月應進行一次周期檢定。檢定主要包括:
-
確認標準器具在有效期內;
-
連接油水分離器(若需禁油操作);
-
設置檢測點并平穩升壓至各分度線進行示值比對;
-
記錄溫濕度環境數據;
-
檢查外觀和零位狀態,判定是否存在止銷卡阻或零位漂移等問題。
四、典型故障與排查方法
在壓力表的使用和檢定過程中,常見故障及可能原因如下:
故障現象 | 可能原因說明 |
---|---|
指針無響應 | 旋塞未開啟、導管堵塞、指針松動或機械卡滯 |
指針劇烈抖動 | 游絲損壞、系統震動、軸心不同心、緩沖裝置失效 |
無壓下指針不歸零 | 彈簧管殘余變形、指針偏移、零位螺釘松動、系統內滯留壓力 |
五、示值超差調整方法
對彈簧式壓力表進行誤差調整時可參考以下操作方法:
-
系統性等偏差:當所有檢定點誤差一致,可通過重新裝配指針來調整;
-
線性增幅誤差:誤差隨壓力增大而線性增加時,可微調傳動機構中的調節螺釘;
-
反復調整無效:若調節后仍無法歸零或誤差超差,需更換彈簧管或整表處理。
六、校準周期管理建議
壓力表校準周期應結合使用頻率、工況條件和性能要求綜合評估設定。常規建議如下:
-
正常工況:每12個月檢定一次;
-
高頻關鍵應用:每6個月檢定一次;
-
特殊環境(高溫、振動、腐蝕)使用場合:適當縮短檢定周期;
-
出現異常或故障后應立即重新檢定或更換。
周期性檢定不僅保障設備安全運行,還為企業提供可靠的溯源依據和數據追蹤基礎。